大魚神社鳥居矗立海中,夕陽穿越波光閃爍神聖氣息

坐落於日本九州佐賀縣太良町的大魚神社,以海中紅色鳥居所構築的夢幻景致聞名。每天在潮汐的變化下,這裡上演著截然不同的風貌:滿潮時三座朱紅鳥居宛如漂浮在有明海上,退潮時則靜立於裸露的海床,彷彿等待著與遊人相遇。在夕陽時分,廣闊天際染上橘紅色彩,鳥居剪影映襯著天邊與海面,營造出迷人的漸層光影,是攝影愛好者和旅人們趨之若鶩的絕美秘境。身為喜愛捕捉夕陽的旅遊部落客,我曾走訪日本各地無數景點,而佐賀大魚神社的夕陽絕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深入了解這座神社的歷史背景與迷人傳說,分享此地為何成為夕陽攝影的特殊場域。你也將獲得詳細的自駕前往指南(包含停車與導航資訊),掌握最佳拍攝時機現場的小技巧與注意事項。無論一年四季何時造訪,大魚神社的魅力都有不同體現,我也將逐一說明春夏秋冬觀賞夕陽的差異和驚喜。另外,文末會推薦附近適合不同預算的住宿選擇,讓你在欣賞完夕陽後有個舒適落腳處。希望透過我的親身經驗與分享,能幫助計畫自駕遊日本的你,把佐賀大魚神社納入行程,捕捉人生中難忘的夕陽瞬間!準備好跟著我的腳步,一起踏上這段夕陽攝影之旅了嗎?



1. 地點背景介紹:傳說與歷史簡介

大魚神社位於佐賀縣南端的太良町海岸,是一座背後藏有動人傳說的小神社。傳說可以追溯到約300多年前江戶時代(約西元1693年),當地有一位作威作福的惡代官被居民設計灌醉後遺棄在離岸約200公尺的沖之島小島上。沒想到,漲潮時小島會完全被海水淹沒!惡代官酒醒後發現四周海水不斷上升,驚恐萬分之際誠心向龍神祈求救援。就在此時,一尾巨大的魚出現在他面前,載著他穿越洶湧潮水將其救回陸地【據說這魚的日文名為“ナミノウオ”,意為波魚】。獲救的代官因此悔改向善,為了感謝這條大魚的救命之恩,他在岸邊建立了這座「大魚神社」,並於離岸不遠的淺海中建造了三座紅色鳥居。由於鳥居的位置特別,漲潮時鳥居半數沒入水中,遠遠望去彷彿漂浮在海面上;而退潮時海水退去,遊客可以步行穿越鳥居,場景變化萬千也成為一大特色。此傳說代代流傳,神社因此得名“大魚”,主祭神也稱為大魚大明神。自創建以來,當地漁民每年都會來此祭拜,祈求海上航行平安與漁獲豐收。大魚神社的鳥居還有個習俗:每隔30年重建一次,以確保其結構穩固。最近一次的鳥居重建就在令和六年(二〇二四年)的年初完成,嶄新的朱紅鳥居在陽光映照下格外醒目。 

除了傳說之外,太良町本身也因特殊的地理條件而聞名——這裡臨近有明海,擁有全日本最大的潮汐落差之一,滿潮與乾潮水位相差最高可達6公尺之多!因此太良町被稱為「看得見月球引力的小鎮」,意指可以透過潮水漲退直接感受到月亮引力的威力。對遊客來說,這意味着在大魚神社同一地點能欣賞到完全不同的景觀:滿潮時,碧波托起鳥居,海天一色如詩如畫;退潮時,海底小路顯露,可走進海中親近鳥居。本身是隱藏版景點的大魚神社,隨著近年觀光資訊傳播,已越來越受到攝影同好與旅人關注,但依然保有一般觀光景點少見的幽靜氛圍。白天時分,神社周邊寧靜純樸,只有漁民忙碌的身影和偶爾響起的海鳥鳴聲;傍晚時,三三兩兩的遊客和攝影者聚在岸邊,靜候夕陽西下的那一刻,共同見證這片海與天交融的美景。

大魚神社

2. 為何適合夕陽攝影?大魚神社夕陽的獨特魅力

大魚神社的夕陽之美在於其融合了自然奇觀與人文意境。與日本其他著名的海上鳥居(如廣島嚴島神社、琵琶湖白鬚神社等)相比,這裡的鳥居因潮汐劇烈而呈現雙重景象,加上週遭環境清幽,人潮較少,讓攝影體驗格外從容。以下是讓我流連忘返、認為此地特別值得捕捉夕陽的幾個原因:

  • 海中鳥居的絕美剪影:夕陽西下時分,太陽雖然並非直接落入海平面(因大魚神社面向東邊的有明海,夕陽其實是沉入西側內陸的多良岳山脈),但餘暉依舊將整片天空染成壯麗的金橘與粉紅色。站在海邊回望陸地方向,餘暉映照下,岸邊的鳥居與遠處山巒會形成一幅深淺漸層的剪影畫面。特別是滿潮接近尾聲或初退潮之際,淺淺的海水在鳥居周圍形成鏡面倒影,三座紅色鳥居整齊排開,映在波光與彩霞交織的天空背景中,畫面如夢似幻。這種紅與藍、暖與冷色調交融的場景,在黃昏時刻達到巔峰,美不勝收。
  • 動靜對比的攝影樂趣:由於潮水漲退快速,夕陽期間鳥居周圍的環境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變化明顯。在我親身體驗的那天傍晚,大約下午6點20分抵達時海水還有些潮位,我和同行朋友脫下鞋襪踩在略帶濕潤的貝殼沙礫上。太陽逐漸西沉的過程中,我們一邊欣賞天空色彩轉變,一邊目睹海水一點點退去、更多海床露出。這動態的景觀給攝影增加了樂趣——你可以半小時前拍攝鳥居在水中的曼妙倒影,半小時後又捕捉鳥居底下人們走過的身影。在同一黃昏裡收穫多種面貌的照片,大魚神社可說是攝影題材豐富的寶地。
  • 視線延伸的構圖元素:除了鳥居本身,這裡還有一個特別的元素讓照片更具故事性——通向海中的電線桿。鳥居右側不遠處,可以看到一排老舊的電線杆從堤防一路延伸進海裡,仿佛一條沉入海底的道路。當夕照餘光灑在電線桿上,與鳥居同框時頗有意境:人造設施與自然海洋交織,過去與現在並存。我就曾嘗試將海中電線桿作為前景,引導視線通往遠處鳥居的構圖,拍出來的照片別有一番滋味。這些電線桿在晚霞映襯下,也呈現詩意的剪影效果,是不能錯過的取景重點。
  • 祕境氛圍與人文情懷:由於大魚神社沒有過度商業化,黃昏時分常只有零星幾組旅客。我記得站在岸邊等待夕陽的那段時間,周遭非常寧靜,只聽見潮水輕拂和遠處鳥鳴。三三兩兩的攝影同好彼此禮讓分享最佳位置,有種相逢知己的默契。我曾遇到一位來自當地的老奶奶,每天傍晚都會漫步到神社看夕陽,她笑著對我說已經堅持多年拍攝同一片天空。「每天的夕陽顏色都不一樣呢!」奶奶的這句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也提醒著我再平凡的日落在不同的人眼裡都獨一無二。在這裡攝影,不僅收穫美景,更能體會當地居民對家鄉的熱愛,以及旅人之間的暖心交流。這種有人情味的拍攝體驗,使得大魚神社的夕陽照片更富溫度與故事。

綜合以上,大魚神社的夕陽攝影特殊之處在於同時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變化、豐富的構圖元素,以及悠然沉靜的環境氛圍。對於追求獨特題材深度體驗的攝影玩家來說,在此捕捉夕陽餘暉絕對是一生難忘的經歷。


3. 地理位置與地圖資訊

大魚神社位於佐賀縣藤津郡太良町多良地區的海岸旁,緯度經度座標大約是 北緯33.0312度,東經130.1771度。從地圖上看,它座落在面向有明海的小型海灣一隅,鄰近地標是JR多良車站和竹崎港。由於神社本身比較袖珍,Google地圖上直接搜尋「大魚神社 海中鳥居」即可精確找到位置標記。

小提示:如果使用 Google 地圖或其他導航軟體,建議導航目的地設定為「大魚神社海中鳥居停車場」或直接使用上述座標,確保帶你到達靠海的鳥居入口處,而不是只導航到神社本殿。 由於手機收訊與導航在該地區都良好,自駕旅人不必擔心找不到路。另外,在現場也有指示牌(上刻有大魚神社的方向標示),留意路邊的小鳥居圖案招牌即可順利抵達。


4. 自駕交通方式與停車指南

開車路線建議:前往大魚神社最方便的方式是自駕。若您從佐賀市區出發,可走國道207號一路向南,經過鹿島市後轉入太良町,整段路程約1小時車程(約60公里)。從長崎市方向前來,則可先沿長崎自動車道至武雄北方交流道下,轉縣道經鹿島市往南進入太良町,車程約1.5小時。另一個常見的自駕路徑是從福岡出發,約需2小時左右車程,可先上九州高速公路再連接至長崎道,最後由武雄北方IC或嬉野IC下,再依導航指示前往太良町。公路沿途有清晰的路標指引方向。尤其進入太良町後,你可能會注意到路邊看板上寫著「月の引力が見える町」(看得見月亮引力的城鎮),這表示你已踏入大魚神社所在地了!這些創意十足的看板不僅可愛,也為旅途增添樂趣。

GPS導航資訊:建議將導航目的地設為「大魚神社海中鳥居停車場」或直接輸入以下Map Code或電話:

  • Map Code: 325 696 286*12 (在日本租車導航中輸入這串數字,可精準定位至鳥居入口處的停車場)
  • 導航電話: 0954-67-0065 (此電話為太良町觀光協會聯絡電話,用於導航可將目的地設在神社附近)

多數日本汽車導航系統支援以上Map Code或電話搜尋,輸入後按照指示駕車即可。留意在接近目的地時,很可能會駛入一條小橋通往海邊堤防—這是正常路線,橋的另一頭就是海中鳥居所在地的路堤。

停車資訊:抵達海岸邊後,你會發現一處簡易的砂石停車場,緊鄰海堤和神社入口,非常方便。停車場空間不大,但可免費停放約10多輛一般小汽車。另外也規劃了可供3~4輛大型巴士停靠的區域(如遇到旅行團時可能會使用)。我抵達的那天正值黃昏,停車場已停了七八輛車,但還有餘位。當地並沒有收取停車費,用路成本相對友善。停妥車後,步行幾步路即可踏上鋪滿貝殼碎石的海中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停車場旁還設有公用洗手間與盥洗設施,讓長途開車的旅人能稍作休息調整,非常貼心。建議在這裡先解決洗手間問題,因為真正走到海中鳥居附近就沒有設施了。

注意道路狀況:在離神社約1公里範圍內,道路漸漸變窄,僅供雙向各一線通行,而且臨近海岸的路段偶爾有漁村居民出入的車輛。傍晚時分光線稍暗,請減速慢行並注意禮讓。尤其是在跨過前述的小橋時,要小心對向是否有車輛同時過橋。冬季或下雨天路面可能濕滑,有少許碎石,要注意輪胎止滑。在海岸邊找路邊停車並不允許,請務必將車開進指定停車區域,以免影響漁民作業或被交通主管單位開罰。

大眾交通小貼士:若您不是自駕而採取公共交通,其實也相對簡單:從JR長崎本線「多良站」下車後,徒步約10~15分鐘即可抵達神社海岸。路線是在出站後沿著指引標誌朝海方向直走,不須太多轉彎(沿途還會經過一家便利商店,可在那邊補給)。多良站的班次不算頻繁,建議事先查好時刻表並預留充裕時間。此外,從佐賀市或博多也有高速巴士到附近的肥前鹿島站,再轉JR一站到多良站也是可行方案。總之,無論開車或搭乘火車,大魚神社都算是相對容易抵達的祕境景點,交通難度不高。

大魚神社

5. 最佳抵達時間:何時賞夕陽最完美?

要捕捉大魚神社最迷人的夕陽景色,抵達時機的掌握十分關鍵。我個人經驗以及參考多方意見,總結出以下幾個時間考量的要點:

  • 提前卡位:建議在日落前至少1小時就抵達現場。首先,這讓你有充裕時間熟悉環境和取景,不至於匆忙構圖。其次,夕陽前的一小時左右通常是所謂的「黃金時段」(Golden Hour),陽光斜射、色溫漸暖,是拍照極佳的光線。像我自己大約在傍晚5點40分左右(夏日時段)到達,距當天日落約一小時,我就先趁著光線柔和時拍了一些鳥居的特寫,還有周邊環境的照片。隨著時間推移,天空顏色不斷變化,每隔十分鐘按下快門紀錄下不同色調的美景,這段等待的過程其實充滿樂趣。
  • 瞭解日落時間:日落時間依季節而異。夏季(例如7、8月)佐賀地區日落可能在19:00前後,冬季(12、1月)則提早到17:20左右。事先查詢當天的日落時刻很重要,網路上或天氣App通常可以輕易查到佐賀或太良町當日的日落時間。在日落前20-30分鐘(天空開始轉橘紅時)是拍攝最緊張刺激也最精彩的時刻,一定要早已就定位。切忌踩點時間過晚,否則可能還在路上就錯過了夕陽。
  • 配合潮汐:這一點極其關鍵!理想情況是安排在「接近滿潮」的黃昏時段到訪。因為滿潮時鳥居被海水環繞,拍出來的才是「海上鳥居」的效果,景色夢幻。若日落時正值退潮,鳥居完全裸露在泥地上,畫面雖也有趣(可走近取景),但少了水中倒影的靈動。舉例來說,我特地查了潮汐表,發現某日滿潮時間約在傍晚6點半,剛好與日落接近,那天就是完美的拍攝日。實際參訪時,即便不是最頂點的滿潮,只要在滿潮前後±1小時內抵達,基本都能看到海水浸沒鳥居基座的景象。建議使用日本氣象廳或潮汐預報網站查詢「大浦(太良町)」的潮汐時刻表——大浦是鄰近的潮位觀測站,數據與大魚神社海域幾乎相同。如果碰巧遇上大潮(滿月或新月前後)期的黃昏,更可能拍到水淹鳥居近上端的壯觀畫面!反之若在小潮時段,滿潮水位偏低可能僅淹沒鳥居腳座;這些在潮汐表上都可略知一二。總之,將日落時間與潮汐高點巧妙結合是攻略此景點的制勝法寶。
  • 季節因素:稍後的「四季提醒」段落會詳細說明各季節情況,不過就抵達時間而言,也需考量季節特性。比如夏季日落晚,但傍晚可能較悶熱,最好稍晚到避免曝曬太久;冬季日落早,但午後四點左右天色就開始變黃昏,須更早到場預備,並注意保暖。另外,8月有燈籠祭活動(稍後詳述)會在傍晚舉行,如果你選在活動日,很可能需要更早去佔位,並留意交通管制。
  • 避開週末人潮:平日時段通常遊客較少,如果可能的話建議選擇平日傍晚造訪。週末或假日黃昏可能會有攝影團體或遊客聚集,雖然總人數不會像城市景點那麼誇張,但提早抵達可以確保有空間設定腳架、選擇視角。我第一次去的時間是週五傍晚,停車場只有幾台車,輕鬆挑到好位置;而朋友週日黃昏去時表示有十多人在海邊等待,不算擁擠但也需要稍微禮讓。因此提早抵達在週末更顯重要。

綜合來說,最佳抵達時間是——在日落前一小時左右到場,並選一個接近滿潮的黃昏時段。這樣你既能搶占有利地形,欣賞從白天過渡到黃昏的整段美景,又能趕上海水最滿、光線最迷人的那幾十分鐘。不妨提前查看天氣預報,挑個大晴或少雲的黃昏去,成功率更高。當然,如果時間允許,像我一樣同個地點多待一會兒,一直等到太陽完全下山、天空轉為深藍甚至黑夜,再離開也很值得——因為暮色四合之際,另一種靜謐的美將展現,而那份滿足感會讓你覺得早早到場守候是值得的。

大魚神社

6. 拍攝小技巧與貼心提示

抵達現場後,要如何充分利用環境拍出理想的夕陽照呢?以下整理一些我在大魚神社拍攝夕陽的技巧和心得,以及需要留意的事項,幫助你在當地得到最佳體驗:

  • 穿著及裝備:由於黃昏時可能需要涉水或走上海灘,建議穿著輕便易乾的衣物和防水的鞋。如果在退潮時段抵達,海中出現一條由白色貝殼堆積成的天然小路,可以一路踩著走向鳥居。但這路面顛簸且夾雜碎貝殼、牡蠣殼,最好穿厚底鞋或涼鞋避免腳被硌痛。如果打赤腳下海,務必小心不要被尖銳貝殼割傷。我親身經歷:第一次去時穿了運動鞋,不方便下水;第二次改穿涼鞋,就能無阻礙地踩在淺灘上取景。攝影裝備方面,強烈建議攜帶三腳架。夕陽光線漸弱,為了長曝或穩定畫面,三腳架是必要的。此外,備妥廣角鏡頭(捕捉壯闊景色)和中長焦鏡頭(壓縮景深拍鳥居與夕陽交融)都是不錯的決定。我當時主要用廣角拍攝鳥居全景,也使用中焦捕捉夕陽映照鳥居的特寫,每種鏡頭都創造了不同氛圍。
  • 選擇拍攝角度:最經典的角度莫過於正對著三座鳥居居中構圖,將鳥居排成一線拍攝。這也是許多攝影家爭相卡位的位置。如果你發現岸邊有略高的小丘或防波堤突出處,可以站上去取得略微俯視的角度,讓前方第一座鳥居不遮住後面兩座。我遇到過專業攝影師支好腳架鎮守正中央視角,所以我退而求其次選在旁邊斜角,結果也很驚喜:從側前方斜射過去,三座鳥居呈現錯落的隊列,更有縱深感。另外一個有趣的角度是從鳥居背後朝岸邊拍。如果退潮讓你能走過鳥居,那麼轉身回望陸地,會看到夕陽在山巒間下沉的景象,把鳥居作為前景框住天空的一抹餘輝,這種反向視角也十分迷人。當然,嘗試各種高度和角度——蹲低取景靠近水面拍倒影、或利用電線桿引導線條——都可以讓照片更具變化。
  • 注意安全與禮貌:雖然能在退潮時走近鳥居是絕佳體驗,但務必留意潮水變化。切莫因專注拍照而忽略漲潮回來的速度,以免回程道路被海水封住。通常退潮階段待在鳥居附近是安全的,但假如你感覺水開始迅速上漲,就應盡快往岸邊移動。黃昏光線有限,走在滑溜岩石或泥地上也要小心腳下,建議帶個頭燈或手電,以備天色全暗時照明。至於禮貌方面,大魚神社雖然是戶外開放空間,但畢竟鳥居和神社是神聖之地,不宜大聲喧嘩或做出不敬行為。遇到其他攝影同好,互相交流討論是美事,但請保持環境的寧靜以尊重還願意靜靜祈禱或觀賞的遊客。我在現場遇到的夥伴們都很友善,還有人見我從台灣遠道而來,熱心地讓出絕佳拍攝位給我,這種互相體諒讓人暖心。也希望你去的時候,如果看到別人在某個角度已經架好腳架,就不要直接站在他們面前干擾視線,大家輪流拍或彼此避讓一下,分享這片美景
  • 參拜與當地互動:拍照之餘,不妨抽點時間走進岸上的大魚神社本殿參拜。它就在停車場旁一小片高地上(走幾級台階即達),規模不大但香火鼎盛。境內有多座袖珍可愛的鳥居,有的還繫著愛心形狀的繩結,據說是戀人聖地打卡點。在拍完夕陽後,我曾走進神社參拜並求了一個繪馬留念。這樣不僅豐富了行程,也覺得對保佑我們拍攝順利的土地神明有所致謝。當地居民很淳樸,如果有機會遇見他們(例如剛好漁民在收網,或有攤販在賣柑橘),記得禮貌地打招呼或簡單交流。他們對外地來的旅客非常友好。我跟在地一位賣蜜柑的大叔閒聊,他得知我是為了夕陽鳥居而來,驕傲地說「這裡可是我們太良的寶物啊!」還熱情塞給我幾顆甜滋滋的蜜柑。這段互動讓我的旅程更加溫馨難忘。

最後提醒一句,垃圾請隨手帶走。雖然戶外空間,但保持環境整潔是基本。尤其在日落後天黑,撿拾自己的寶特瓶、塑膠袋之類,別遺漏在沙灘上。讓下一位來到這裡的人,仍能享受乾淨無瑕的美景。

大魚神社

7. 四季提醒:春夏秋冬的夕陽風貌

每日與季節變化

  • 季節日落差異:春夏兩季日照時間長,日落較晚;秋冬日照短,日落較早。因此夏季(6-8月)觀賞夕陽的時間多在晚上7點左右,整個黃昏段落持續較久,從金黃色到深藍色的漸層天空變化豐富。但夏季白天炎熱,傍晚海邊仍可能餘熱未退,要注意防暑與補水。冬季(12-2月)下午5點多天色即暗,黃昏稍縱即逝,然而冬天空氣清澈乾燥,往往能見度極佳,遠山輪廓和天空層次都分明,適合拍出通透的作品。冬日黃昏氣溫驟降,務必攜帶保暖衣物在海風吹拂下保暖。我曾在1月的傍晚拜訪,雖然手指凍得發僵,但拍到一張鳥居與滿天星斗的合照,覺得一切都值得。
  • 潮汐時間規律:每天的滿潮/退潮時刻每天會往後順延約50分鐘(因月亮每天晚出現50分鐘)。舉例:如果今天滿潮是下午6點,隔天滿潮可能在6點50分左右。約每隔兩週潮汐循環一次「大潮」(滿月或新月時潮差最大)和「小潮」(上弦或下弦月時潮差較小)。一般來說,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後幾天,大魚神社會出現特別壯觀的最高潮位(以及最低潮位)。若剛好碰上這些日期,夕陽時滿潮的水位將更高、水中鳥居幾乎只剩頂端露出,更添震撼。但小潮時即使滿潮,水可能只到鳥居基座的位置,不會完全淹沒,可注意此分別。如有餘裕,不妨選擇靠近滿月或新月的日子來訪,更有機會見到極致景觀。
  • 平日還是週末:平日時段遊人較少,您可以更悠閒地挑選拍攝點,也較不擔心有人群入鏡。週末或連假時本地遊客、攝影社團出遊的可能稍多,但整體而言,大魚神社並非觀光熱門大站,即便是假日也遠未達人聲鼎沸的程度。我曾在週日黃昏遇到大概七、八組旅客而已,彼此間仍可保持足夠空間。同好之間偶爾還會互相拍合影,非常和氣。不過如果特別想避免干擾,清晨日出時段這裡更是空曠無人,是另一種選擇(雖然本篇重點在夕陽,但也要提一下,因為日出時太陽會從有明海上升起,鳥居正對晨曦,那畫面也是一絕,可謂晨昏各有勝場)。

綜合而言,我個人的建議:“帶著彈性,順應天時”。事先計畫好大概的日落與潮汐,提早抵達卡位,然後靜下心融入這節奏——看潮水一點點推進岩石、聽鳥鳴和海浪交織,直到夕陽餘暉把整片天空染成絢爛。那份等待的過程,也是旅行的一部分。而當大自然的蓋世美景真的展現在眼前時,相信您一定會慶幸自己把握住了正確的時刻,留下最難忘的影像與回憶。


8. 拍攝技巧與建議:捕捉最美瞬間

來到大魚神社,為了拍出夢幻的夕陽照,除了好時機之外,一些實用的小技巧和心得也能讓您的照片更上一層樓。以下是在現場我整理出的幾點拍攝建議,幫助您從觀景角度器材設定現場狀況全面掌握:

最佳觀賞與拍攝角度

  • 正面遠景:經典的構圖是站在岸邊,正對三座海中鳥居拍攝。這個角度可以將全部鳥居一字排開地收進畫面,呈現壯麗的排隊造型。同時利用前景的貝殼小路引導視線,畫面故事性十足。如果趕上滿潮,還能拍到鳥居倒映在水面的場景。我建議選擇稍微蹲低的姿勢取景,把貝殼路面和鳥居在畫面中各佔約下三分之一與中間三分之一的位置,留下上三分之一給天空雲彩。這樣構圖穩定且富有美感。我當時的主力鏡頭是廣角鏡(約16-35mm),以接近人眼的視角納入整片景色,效果很好。如果您有超廣角鏡頭,也可以嘗試貼近地面,讓貝殼路放大成引導線,鳥居顯得更為宏偉。
  • 側面/斜角度:除了正面,您也可以走到鳥居側前方,嘗試斜斜的角度。例如,走到最左側的鳥居旁邊,向右後方45度角拍攝成排鳥居。這種角度鳥居會呈現透視收斂效果,近處的鳥居大而清晰,後面兩座逐漸縮小,有種向遠處延伸的縱深感。特別是在退潮時,人可以走近鳥居,摸到那朱紅色木柱的紋理,然後半蹲取景,前方一座鳥居近在眼前,剩下兩座在其後成一直線排開,畫面非常有層次。如果夕陽餘暉此時從左側或右側照過來,鳥居立體感會更強。需要注意的是,在潮間帶行走靠近鳥居時,小心腳下濕軟泥沙與碎貝,保持相機穩定。另外,若接近鳥居拍攝,建議用中等焦段(如50mm左右)定焦鏡,避免廣角過於靠近造成畸變。這樣能忠實表現鳥居的比例和距離關係。
  • 創意框景:利用鳥居本身作為框架拍攝也是很有趣的技巧。當您走到中間那座鳥居下時,可以嘗試仰拍,讓眼前這座鳥居框出遠方的另一座,形成鳥居套鳥居的畫面。或者站在第一座鳥居正下方向岸邊回拍,把岸上的神社建築和小鳥居收入遠景,以海中鳥居當作前景框住主題。這種運用框中框構圖的方法,可以讓照片更具藝術感與深度。此外,別忘了岸邊還有各式迷你鳥居或繪馬架等元素,也可以拿來構圖——例如對焦在一隻繪馬或吊飾上,把遠處的海中鳥居虛化為背景,形成景深效果突出的作品。
  • 高度與取景:現場沒有高地或瞭望台,基本都是平視角度。但如果您帶了小型梯子或有無人機(需確認當地空域是否允許飛行),可以獲得略居高臨下的視角。稍高角度能將海中鳥居與其後方的海平面更完整地呈現,尤其在滿潮時鳥居周圍環水的畫面會非常震撼。不過使用無人機一定要注意遵守日本的飛行規範以及不干擾其他遊客。我沒有用無人機,但站上停車場一處略高的堤防牆,舉高手臂拍了幾張,也多少帶來些不同觀感。

拍攝設備與設定

  • 腳架與快門:傍晚光線漸暗,腳架是必備裝備之一。特別是拍攝日落後餘暉甚至進入夜色,長時間曝光可以捕捉到更豐富的色彩與細節。我帶著穩固的三腳架,在夕陽完全落下後,用慢快門(例如5-10秒)拍攝海水輕拂鳥居的畫面,海面因此呈現出霧狀絨密的效果,鳥居則清晰不動,照片質感非常柔和。此外,長曝還能將走動的人潮虛化掉,如果現場有少數其他遊客入鏡但又無法等待他們避開,不妨嘗試使用ND減光鏡拉長曝光時間幾秒,他們就不會明顯出現在最終影像中了。
  • 濾鏡:傍晚直對天空拍攝,有時濃淡光比大,漸層減光鏡(GND)可以平衡天空與地面的曝光。我在拍日落時使用了一片軟式GND,壓低亮天空,使海面和鳥居曝光正好。不過由於夕陽不在畫面正中,而是背後照射,不會有強烈刺眼的太陽光源直射,因此即使不使用濾鏡,多重測光後通過後製也能得到合理曝光。但帶著漸變鏡可以減少後製麻煩。另方面,偏光鏡(CPL)面對這種水面反光場景也許有幫助,不過在黃昏低角度陽光下,其作用有限且可能產生不均勻的天空偏暗,審慎使用。我在現場主要還是依靠RAW檔後製調整高光陰影來平衡,沒有全程用偏光。
  • 相機設置:建議使用手動模式或光圈先決,方便控制景深和曝光。我通常將光圈收至 f/8~f/13,以確保鳥居從近到遠都清晰成像,同時又不至於太小光圈造成畫質衰減。ISO盡量維持在低值(100或200),以避免長曝光下雜訊。對焦點可以選擇在第一座鳥居上(距離相機約數十公尺),利用超焦距可以覆蓋整個景深。傍晚光線不斷變化,可能需要不時調整快門長度和曝光補償。若對測光拿捏不準,寧可朝欠曝方向微調,因為RAW檔較容易提亮暗部而不是拯救過曝的高光細節。另外,帶一個快門線/遙控或使用2秒自拍模式,可以避免按快門時晃動相機。這些都是常規但重要的細節。我當天得益於這些設定,幾乎每張照片都非常純淨,沒有因天色昏暗而模糊不清或過度增益。
  • 創意手法:如果您喜歡拍人像或網美照片,大魚神社也是好題材。可以帶上一件和鳥居紅色相映襯的衣服,請同行友人走在貝殼路上,背影融入場景,拍出一張人在景中的旅拍風格照片。當地甚至有商家在岸邊提供手持道具讓遊客拍照(例如彩色傘等,之前常見於IG打卡)。我碰巧遇見幾位日本女孩撐著和服油紙傘在鳥居前拍照,畫面相當唯美。如果您有此打算,記得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進行,並愛惜道具和環境。對於攝影玩家來說,還可以挑戰縮時攝影(Time-lapse),紀錄日落與潮汐流動的過程,回家後合成影片,非常有成就感。甚至在晚上等人群散去後,用燈光(如手電或LED燈棒)來為鳥居進行輕微補光,「Painting with light」製造出鳥居被點亮的效果,也是高階玩法之一
大魚神社

9. 住宿推薦

欣賞完大魚神社壯麗的夕陽後,如果不趕時間,強烈建議在附近留宿一晚。太良町及鄰近地區有幾家頗具特色的旅宿,可以讓你邊泡溫泉、邊品嚐鮮美海鮮,並好好休息為隔天旅程充電。以下我為不同需求的旅人推薦幾處住宿選擇,從高檔溫泉旅館到平價傳統旅店都有:

蟹御殿 – 海鮮饗宴的奢華享受

如果想要奢侈犒賞自己一番,蟹御殿會是你的不二之選。蟹御殿是一家坐落在太良町沿海的高級溫泉旅館,以竹崎蟹料理聞名全日本。它名字直接帶「蟹」,就知道來這裡必定能大快朵頤一頓螃蟹盛宴! 

  • 特色與理由:蟹御殿擁有視野極佳的露天溫泉浴池,泡在溫暖泉水中即可遠眺有明海景。如果在傍晚入住,還可能在溫泉裡看到夕陽餘暉映照海面。客房多為和洋式,有寬廣窗景面向大海,清晨拉開窗簾就能看到太陽從海平面升起(對,這裡早上能看日出海景,正好彌補夕陽沒入海的遺憾)。晚餐則是讓住客欲罷不能的螃蟹全席料理:鮮甜的竹崎蟹無論清蒸、燒烤還是做味噌鍋都鮮美至極,還有豐富的海鮮刺身、當地肥美牡蠣等佳餚,份量十足。許多遊客住過都讚不絕口,覺得光吃這一餐就值回票價。 
  • 價位:蟹御殿屬於高檔旅館,平日兩人一房一泊二食方案每人約日幣20,000~30,000以上(依房型季節而定)。雖價格不菲,但若預算允許,能在旅途中享受美食美湯和完善服務,也是非常值得的體驗。 
  • 距離:從大魚神社開車前往蟹御殿約莫15分鐘以內,旅館位在太良町沿國道207號的一處海濱高地,有停車場充裕。 

太良觀光酒店 – 溫泉海景的經典選擇

想要體驗溫泉且預算適中,太良觀光ホテル(太良觀光酒店)是不錯的選擇。這家旅館是當地經營多年的老字號溫泉旅館,位於太良町竹崎溫泉區,提供親切服務和傳統款待。 

  • 特色與理由:太良觀光酒店的一大賣點是一望有明海的露天風呂。住客可以在露天溫泉池中眺望海天景色,夜晚時甚至能看見滿天星斗,非常浪漫。此外,旅館各房型多為和式榻榻米房,雖裝潢略顯年代感,但勝在乾淨整潔,房間陽台也大多能遠眺海面。傍晚入住後,您可以前往不遠處的防波堤散步吹風,回到飯店享用他們精心準備的會席料理。餐點包含當季鮮魚和竹崎蟹料理,常常每人附上一到兩隻螃蟹(依方案而定),像招牌的蟹腿天婦羅、清蒸螃蟹等都頗受好評,再配上佐賀當地清酒,實在愜意無比。雖然相比蟹御殿,太良觀光酒店設施稍老舊,但溫馨的氛圍與無敵海景還是讓許多旅人滿意而歸。 
  • 價位:屬於中等價位,平日兩人房一泊二食每人約日幣12,000~18,000不等,視選擇方案(有無螃蟹料理升級)而變動。相對來說CP值頗高,尤其如果碰上旅遊網站促銷,還可能搶到划算套裝。 
  • 距離:從大魚神社出發,開車約10分鐘可抵(旅館距海中鳥居大概5公里左右)。若沒有開車,其實從JR多良站也可以搭計程車約5分鐘達到。 

夜灯見荘 – 在地風情的平價旅店

若您偏好體驗在地生活且希望價格親民,太良町還有一些歷史悠久的溫泉旅館或民宿。其中之一是夜灯見荘(日文讀作やとみ荘),它提供較平價的住宿,同時仍能品嚐到當地美食。 

  • 特色與理由:夜灯見荘以竹崎蟹料理美味且價格實惠著稱。有住客評價這裡的螃蟹套餐「味道超棒、份量十足,而且價格讓人滿意」。秋冬季造訪的話,基本都能吃到一整隻肥美的公蟹與母蟹,加上其他本地海鮮,配套的餐食誠意十足。房間設施方面,夜灯見荘屬小型旅館規模,客房簡單乾淨,有些也可看見海景。館內有提供大眾浴場(溫泉),泡湯環境雖不如前兩家豪華,但該有的都有,水質來自竹崎溫泉,有舒緩疲勞的效果。由於旅館不大,服務相對周到親切,老闆和員工多是本地人,可能還會跟你閒話家常分享太良小鎮的故事,讓人有種回到家鄉的溫馨感。 
  • 價位:夜灯見荘屬經濟型,平日一泊二食每人大約日幣8,000~12,000上下。如果選擇只有早餐的方案甚至更便宜。對於背包客或開車想省錢的旅人很有吸引力。不過要注意,因房間數不多,旺季時訂房需要提早。 
  • 距離:距離大魚神社也很近,開車不到10分鐘。它坐落在竹崎溫泉區,和太良觀光酒店在相同區域,附近還有幾家相似等級的溫泉旅館如鶴荘、海上館等,可根據喜好比較選擇。

其他選擇:

除了以上三家,在太良町海岸線其實沿途分布十來家旅宿,例如鶴荘(主打平價蟹宴,設備較老但餐食豐富)、海上館(帶兒童遊戲室,適合親子)等。如果你計畫翌日繼續往佐賀縣內其他景點移動,也可以選擇住在稍遠的城市如鹿島市嬉野溫泉,那裡有更多商務型酒店或高檔溫泉可選。舉例而言,鹿島市有連鎖的Route Inn飯店,價格便宜且離太良約半小時車程;嬉野溫泉是知名溫泉鄉,離太良約50分鐘車程,能體驗日式湯宿。但是,這些選擇都稍微遠離了大魚神社。如果你的重點就是拍攝夕陽並可能隔天清晨再來看日出,那麼我強烈建議就近住宿在太良町,方便安排行程且不錯過任何美景時刻。 

不論你選擇哪一種住宿方式,我都鼓勵留宿一晚再走。因為透過住宿,你才能慢慢體會太良町的魅力:白天,是月之引力塑造的奇景;入夜後,則是海風輕拂、漁火點點的人情風光。記得我當晚入住太良觀光酒店,泡完湯後一身舒暢,走到防波堤吹海風,只見夜空繁星點點倒映海面,一種寧靜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這是匆匆看完景點即趕路所無法體會的。希望上述建議能幫助你找到稱心的落腳處,好好休息後再繼續你的日本公路之旅。 

大魚神社

10. 延伸參考資料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大魚神社及周邊資訊,我整理了幾個實用的網站和文章連結,提供詳細的背景、交通、潮汐和旅遊心得。點擊以下連結可獲取更多元豐富的信息(多為繁體中文資料): 

  1. 日本絕景攝影:有明海夢幻海中鳥居「大魚神社」 – 偽日本人May部落格 – 資深旅遊 blogger May 的親訪分享,包含她自駕抵達的過程、歷史由來、拍攝建議及潮汐時間查詢指南(繁中圖文並茂)。
  2. 日本佐賀|大魚神社.太良町絕美海上鳥居 – 飛天璇的口袋 – 台灣旅人飛天璇的遊記,記錄她在大魚神社的所見所聞,包括燈籠祭介紹、現場趣事,以及大量現場照片參考(繁體中文)。
  3. 九州自由行~可看見月球引力的小鎮:大魚神社海中鳥居 – Viviyu旅遊筆記 – Viviyu詳盡的步驟式攻略,涵蓋JR與自駕交通、潮汐表使用、傳說典故、燈籠祭和實地體驗心得等(繁體中文)。
  4. 佐賀大魚神社海上鳥居:從清晨到星夜的浪漫 – Banbi斑比旅遊 – 內容豐富的遊記,作者斑比記錄了自己清晨搭JR來此、拍攝夕陽和星空的經歷,還有誤判潮汐的小插曲,文末附有交通和潮汐資訊(繁體中文)。
  5. 佐賀秘境推薦・太良町海上三鳥居 – 艾瑞克Eric Go – Eric以煽情筆調描述大魚神社的美麗景致,文章強調紅藍漸層的天空和幽靜氛圍,並提供簡易的交通說明和官網連結(繁體中文)。
  6. 佐賀這樣玩:傳說中的大魚神社海中鳥居 – Mika旅行生活 – 作者Mika從傳說、交通、步行路線、實地觀感等多方面介紹景點,也提及海中道路的作用和當地海產特產等,資訊量大(繁體中文)。
  7. 日本佐賀︱大魚神社.隱藏版夢幻水上鳥居 – Teresa的美食與玩樂記錄 – Teresa分享了2024年夏季自駕拜訪大魚神社的過程,包含詳細的JR與開車路線、現場邂逅日本藝人的趣聞、以及許願池與人孔蓋彩繪等細節(繁體中文)。
  8. 大魚神社海中鳥居 – 好運日本行 (gltjp) 景點指南 – 一個針對台灣旅客的資訊網站條目,提供景點簡介、傳說故事、注意事項(如漁民作業禮節)、燈籠祭介紹等,也列出聯絡電話與地圖位置(繁體中文)。

希望這些參考資料能滿足你的好奇心,並為你的行程規劃提供進一步的幫助。祝你也能在不久的將來踏上太良町的海岸,親眼見證那壯闊且富含傳奇色彩的夕陽海中鳥居美景!旅途愉快!